11月27日,在桐城市黃甲鎮(zhèn)三新村的香菇大棚里,合作社負責人劉昌義帶領幾名貧困戶正在忙碌著。
“2018年底,我們申請扶貧項目資金,一期建了10個香菇大棚,租給香菇種植大戶,村集體每年可獲得租金3萬元,帶動了12戶貧困戶就業(yè),預計戶均年收益在1萬元以上。”三新村黨總支書記黃孝齊向記者介紹說。
去年年初,劉昌義承租了10個大棚,種植了3萬多棒香菇。當年6月,第一批香菇產出,一個香菇大棚每天可產130公斤鮮香菇。
在嘗到種植香菇的“甜頭”后,2019年10月,三新村又投資55萬元,建設第二期香菇大棚,發(fā)包給種植大戶,村集體年收益4萬元。二期大棚可容納7萬棒香菇,年產值120萬元。為解決種植戶的后顧之憂,三新村積極聯(lián)系專業(yè)技術人員上門提供技術指導,通過電商平臺、農特產品購銷群打開香菇銷路。
“多虧了駐村扶貧工作隊爭取扶貧資金,建起了現(xiàn)在堅實的大棚,冬天能保溫、夏天能降溫,還能抗雪災,增強了我們發(fā)展香菇種植的信心。”劉昌義高興地說,去年他家收獲香菇2.25萬公斤,純收入20萬元。今年,他繼續(xù)擴大種植規(guī)模,在大棚里制作4層香菇架,已種5萬棒香菇菌,預計年產香菇3.75萬公斤,年產值將突破80萬元。
香菇產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當?shù)刎毨魟展ぞ蜆I(yè)。“我在家門口上班,一年能掙到1萬多塊,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貧困戶楊勝蘭臉上掛滿了笑容,一邊忙著采香菇一邊說。
為了幫劉昌義延伸香菇產業(yè)鏈,三新村扶貧工作隊幫他申請注冊了商標,引進了香菇烘干設備,印制包裝盒,制售干香菇,打造香菇品牌。去年,僅扶貧工作隊就幫他銷售香菇2萬多元。
三新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倪行告訴記者,他們準備在三新村打造占地20畝的食用菌基地,再建20個至30個高標準大棚,可種植香菇30萬棒。引進香菇烘干、深加工等設備,項目全部建成后,該村香菇年產值將達600萬元以上。
據(jù)悉,近年來黃甲鎮(zhèn)以產業(yè)扶貧為重點,形成了以“桐城小花”茶葉基地為主導,以果品、中藥材、高山蔬菜、苗木花卉等產業(yè)帶為支撐的扶貧產業(yè)“1+4”新格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20%以上。目前,全鎮(zhèn)8個貧困村于2017年全部出列,各村集體收入均超30萬元,其中2個村收入突破50萬元。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