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在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鎮(zhèn),種糧大戶黃益飛的水稻田青綠色中透著金黃,飄散出豐收的氣息。再有一個多星期,這些沉甸甸的稻谷就可以收獲了。
黃益飛近幾年種的水稻品種是“嘉豐優(yōu)2號”,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好,因此賣得俏,每公斤比以前多賣六七角錢。他說,周邊好多農戶都開始種這個品種了。
黃益飛生怕遲了買不到種子,稻谷還沒收就向種子公司預訂了明年的“嘉豐優(yōu)2號”種子。“我打算繼續(xù)擴大種植面積。”他說。
無獨有偶。100多公里外的永康市芝英鎮(zhèn)稻香家庭農場里,水稻莖稈壯實、穗粒飽滿。這里的水稻主導品種也是“嘉豐優(yōu)2號”,同時還種了另一個新品種“嘉禾優(yōu)7245”。
“今年畝產估計在850公斤上下,比去年還好些。”農場主胡志說。
為什么“嘉豐優(yōu)2號”和“嘉禾優(yōu)7245”成了搶手貨?記者采訪后得出三點啟示。
啟示一:找準市場需求的品種才是好品種。
一直以來水稻育種追求的最重要指標是高產,但產量和品質往往是一對矛盾。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曾大力解釋說,粳稻的口感和味道通常優(yōu)于秈稻,而秈稻的產量更高。這兩個新品種兼顧了秈稻的高產特性和粳稻的食味品質,“看著像秈稻、吃起來像粳稻”。
既保障了產量,又提高了品質,從而增加了農民的畝均收益,而每公斤單價略高(比普通大米貴不到1塊錢)對大多數(shù)消費者來說也是能接受的。各方都滿意的新品種,能不走俏么?
所以,這兩個新品種問世只用了3年時間就贏得眾多榮譽:“嘉豐優(yōu)2號”2018年獲首屆全國優(yōu)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2019年在江西鄱陽湖地區(qū)千畝示范方的平均畝產達1022.2公斤,刷新了江西單季稻畝產歷史紀錄,今年又成為農業(yè)農村部“超級稻”確認品種之一。“嘉禾優(yōu)7245”2018年成為浙江省十大“好味稻”品種之一,如今已在長江中下游及廣西等地大面積推廣。
啟示二:農業(yè)企業(yè)可以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主體。
這兩個新品種都是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嘉興市農科院、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和浙江可得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育成的,而不是科研單位先培育出新品種后,對接種子公司進行技術轉讓,再由種子公司進行擴繁經營的傳統(tǒng)模式。
據(jù)浙江可得豐種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曹小平介紹,公司前身浙江省磐安縣種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的公司之一,但他們沒有止步于這個常規(guī)“路數(shù)”,而是與科研機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