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安徽省蔬菜產業(yè)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黑黝黝的張其安比農民看起來更像農民。一年300多天都忙碌在田間地頭的他只要一談到蔬菜就能滔滔不絕。他對蔬菜領域的精通和博學讓所服務的菜農們心服口服。
1984年,大學畢業(yè)的張其安被分配到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從事蔬菜、西甜瓜的遺傳育種工作,在農業(yè)科技崗位上一干就是35年。1988年初,張其安負責組建了蔬菜開發(fā)組,在做好開發(fā)創(chuàng)收工作的同時,還有針對性地培育瓜菜新品種。從那時起,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的情況下,他靠開發(fā)創(chuàng)收維持小組的人員工資和研究經費,還時常把工資用于科學研究上。就這樣,一個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蔬菜育種團隊成立了。
通過團隊成員30多年的共同努力,安徽省農科院西甜瓜、蔬菜育種學科,取得了累累碩果。上世紀90年代,張其安和他的育種團隊就在國內率先選育出小型西瓜系列新品種“秀麗”“秀雅”“春艷”等。他 說:“一 開始種慣了大型西瓜的農民對小型西瓜品種不認可,不愿種,成果推廣不下去,大家都急壞了。”曾經一連好幾個夏天,張其安帶著團隊成員拉著板車、騎著自行車,在合肥大街小巷當街叫賣小西瓜,幫示范農戶進城開拓市場。
除了當街賣瓜,科研人員還到合肥三十崗駐點指導農民種小型西瓜。“我們從育苗、施肥、定植、授粉、整枝打叉到病蟲害防治、包裝銷售全程服務,直到種植戶完全掌握技術為止。”張其安告訴記者,“現(xiàn)在,安徽省種植的小型西瓜品種有70%是我們選育的,三十崗西瓜,也成為合肥家喻戶曉的品牌。”
2015年10月30日,和縣城南鄉(xiāng)東河行政村辣椒出現(xiàn)大面積枯萎,如不及時處理就會絕收。“我們一個電話,張其安等專家立刻趕到現(xiàn)場診斷,開出良方,馬上讓種植戶施藥控制疫情,避免了成千上萬畝辣椒的絕收。”和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劉衛(wèi)兵告訴記者,專家們不光在蔬菜出現(xiàn)病蟲害時隨叫隨到,而且每年多次對縣里的農技人員、種植戶進行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模式等方面的集中培訓,“在他們的無私幫助下,近年來,和縣蔬菜新品種更新率達到95%,大宗蔬菜產量平均提高10%以上,產品品質顯著上升,設施蔬菜面積占蔬菜栽培總面積達70%以上,是10年前的5倍。”
“作為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在為農民做好服務的同時,還要抓好新品種選育,新技術、新模式集成等創(chuàng)新工作,這樣才能不斷為農業(yè)發(fā)展、農民致富提供更多高產、優(yōu)質的新品種,提供更多高效、生態(tài)、安全的生產技術。”30多年來,張其安和他帶領的蔬菜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團隊自主育成的西甜瓜、番茄、辣椒等新品種達60多個,研究總結出配套栽培技術30余項,先后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獎項,更為農民持續(xù)增收提供了強勁的科技支撐。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