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土地制度等系列改革,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在落實改革和維護農民權益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我們走訪多地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fā)現,這些平臺有效促進農村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優(yōu)化配置,激活農村沉睡資產,讓鄉(xiāng)村股權“活”起來,規(guī)范和加速了土地流轉,推動各項改革落地生根。
進平臺交易 村集體收入翻了好多番
“今年2月,我們通過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把村里的大馮水庫160畝水面經營權租出去了。”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zhèn)北夏村文書李明德說,這個水庫之前承包給一位村民,每年的承包費僅為2400元,有時還收不上來。
今年水庫原承包經營合同到期,北夏村兩委研究決定,通過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對外出租。“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我們開始報價是1.2萬元,沒想到成交價達4.1萬元。”李明德說,“進平臺交易,村集體收入翻了好多番。”
鳳陽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于2014年成立,業(yè)務范圍覆蓋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林權等,規(guī)定農民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處置,須按“村申請、鄉(xiāng)鎮(zhèn)審核、縣交易”的程序進行。該中心副主任曹金帆說,去年以來,共有線上、線下交易項目42宗,其中30宗線下交易項目起拍價499.12萬元,成交價636.15萬元。
不止安徽鳳陽,別的省份也在積極推動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化、規(guī)范化、規(guī)?;?。
我們在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了解到,去年該中心優(yōu)化了農村集體資產處置系統(tǒng),為農村集體資產處置提供公開公正、規(guī)范高效的平臺服務。該中心負責人王翰林介紹說,去年通過平臺辦理的農村集體資產招投標業(yè)務量穩(wěn)步提升,共辦理相關業(yè)務128筆,涉及金額6800萬元。
在河北省邱縣,全省*農村產權服務機構——新紀元農村產權服務有限公司(或稱邱縣農村產權交易所)于2014年成立,為農村產權提供掛牌出讓、合同鑒證等服務,制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集體經濟股權、集體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等4類產權的交易規(guī)則。
“交易平臺的建立活絡了市場,推進了金融創(chuàng)新,為推動土地規(guī)范、規(guī)模流轉,促進土地保值增值,帶動農民增收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邱縣縣委副書記程一華說。
激活沉睡資產 鄉(xiāng)村股權活起來
讓鄉(xiāng)村股權“活”起來,是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一大功能。多位受訪者認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資產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變革,這一改革有效盤活了農村集體資產,讓資源、資本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金鑰匙”。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咱手里有了股權證,除了年底分紅,還能用它質押貸款,解決了沒有抵押物、需要擔保人的難題。”山東省鄒城市鳧山街道石家莊社區(qū)居民孫靜說。
6年前,孫靜承包了老家郭里鎮(zhèn)郭王村200畝荒山種植核桃。去年,核桃進入豐產期,但因人力和管理成本高,發(fā)放勞務費時,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正發(fā)愁時,孫靜想到了2017年底辦的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證,“我拿著股權證,到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辦理了質押登記,銀行給予8萬元的授信額度,解了燃眉之急”。
2017年6月,鄒城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市。依托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鄒城市創(chuàng)新搭建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抵押登記、資產處置和金融服務“四個平臺”,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股權、收益等信息納入農村集體股權管理交易平臺,實現股權管理信息化、流轉規(guī)范化。
山東省農業(yè)農村廳經管處處長李忠強表示,作為全國試點,鄒城農村集體股權貸款已完成42筆,額度3000多萬元。
在激活農村沉睡資產方面,邱縣也有創(chuàng)新做法。在土地確權頒證基礎上,邱縣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辦法,動員信用聯社、邯鄲銀行、農業(yè)銀行等開發(fā)“致富流轉貸”等金融產品,由縣財政出資1.1億元籌建融資擔保公司,對符合要求的新型經營主體*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實行50%的財政貼息政策。
2016年1月,邱縣成為國家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截至去年底,邱縣累計發(fā)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6700萬元,有效激活了土地經營權這一沉睡資產。
交易中心發(fā)證 流轉土地更放心了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服務的重要內容。我們采訪了解到,各地通過交易場所提供鑒證服務,使土地流轉更規(guī)范、農民更放心,加速了土地流轉。
據鳳陽縣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統(tǒng)計,2015年以來,該中心流轉土地16.8萬畝,交易金額約8295萬元,每年的平均流轉價格從300元/畝到600元/每畝不等。
鳳陽縣農村經營管理總站副站長魯玉核提供了一份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我們看到這份證書上明確標出:流出方是鳳陽縣大廟鎮(zhèn)山南村24戶農戶,流轉土地面積為130.2畝,流轉價格為400元每畝。此外,流轉合同編號、流轉期限、流轉用途、流轉方式、原承包用途等信息也一一在列。
“*步流出方提出申請,證明是自愿流轉的;第二步需要申請信息,包括身份證復印件、戶口本;第三步流出方提供權屬證明,具有承包經營權;第四步流出方和流入方簽訂的流轉合同,標明流轉土地面積、價格等。”魯玉核說,經審核信息無誤后,“縣政府蓋章,交易中心發(fā)證,農民流轉土地更放心了”。
在鄒城市,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鄒城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來,累計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1030筆,流轉面積197621畝,交易額15.04億元。
在邱縣,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農村產權交易進場成交項目799宗,土地面積6.5萬畝,涉及金額4.96億元;完成農村產權交易鑒證項目1028宗,土地面積8.9萬畝,涉及金額7.12億元。
“我們借力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農民加快土地流轉。”邱縣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鄭金鋒說,隨著土地流轉加快,邱縣先后建設了華柇蔬菜基地、沐澤苗木基地等規(guī)?;N植基地36個,發(fā)展各類農民合作社260家,帶動農戶1.1萬多家。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