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只有幾畝地的小小園藝場到占地80余畝、擁有30多個柑橘新品種的大農場,施鳴峰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如今,他的吉峰家庭農場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柑橘博物館”,前來參觀取經的人絡繹不絕,還吸引了從非洲遠道而來的客人。近日,記者專程趕到這家位于金華市金東區(qū)源東鄉(xiāng)的“柑橘博物館”,一探究竟。
源東鄉(xiāng)自古就有種植桃、柑橘等水果的傳統。施鳴峰說,1985年,他和村里兩個同伴一起承包了50多畝山地種植柑橘,成為源東鄉(xiāng)*早一批規(guī)?;N植柑橘的人。“那時候村里人都以種水稻為主,幾乎沒人看好我們冒險去種柑橘。”施鳴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十分感慨。墾荒、種苗、施肥、疏果、采摘……辛勤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他們靠種柑橘賺了3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而這也成為施鳴峰和柑橘結緣的開始。
然而,此后幾年,施鳴峰并沒有擴大柑橘種植規(guī)模,而是把眼光投向了水蜜桃。1998年,施鳴峰注冊成立了源東蜜桃園藝場,并開始從事水蜜桃種苗培育。當時,他種植水蜜桃的規(guī)模和產量均不大,面積只有幾畝。
2013年,遇到發(fā)展瓶頸的施鳴峰重新想到了他的“幸運之果”——柑橘。當年,施鳴峰決心大規(guī)模種植柑橘,并把園藝場更名為金華市吉峰家庭農場,開始引進柑橘新品種,著手打造屬于他的“柑橘博物館”。施鳴峰還投入250余萬元,建設了玻璃溫室、連棟大棚等系列配套設施,如今他的農場占地80余畝,種有30多個柑橘新品種。
用心培育,全國尋種成“橘癡”
有別于傳統柑橘種植戶,施鳴峰非常重視新品種的引進和培育。“這幾年,只要哪里有好的柑橘種苗,我就跑到哪里,并想方設法把它引種過來。”施鳴峰說。
在育苗大棚里,施鳴峰指著一棵棵橘樹向記者介紹不同品種在種植技術和產品口感上的區(qū)別,并耐心講述橘樹背后的故事。“每一個新品種引進的背后,都是我的心血和汗水。”
施鳴峰指著一棵橘樹對記者說:“這個有核沃柑是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從廣西引進的,在浙江,我應該是*早種植的那一批人。”乘飛機,坐火車,倒汽車,近年來,施鳴峰每年都要投入10多萬元用于柑橘等水果新品種的引進,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地的柑橘產區(qū),只為把優(yōu)良的柑橘品種帶回來。
要想種好柑橘,引進新品種是基礎,種好新品種才是核心重點。為了種出好的“柑橘”,施鳴峰搜集和研究了大量技術書刊,進行了無數次的種植實驗。有時遇到技術難題,省內找不到同行和專家請教,他就打電話或直接趕到外省去求教同行和專家。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很多品種因為不能適應金華當地的生長環(huán)境而不能結果。說到引種背后的心酸,施鳴峰坦言,除了資金壓力之外,還要像照看自己孩子一樣沒日沒夜地照顧好種苗。“熬夜通宵那是常事,只有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懸著的心才會放下。”施鳴峰說,只要新品種培育成功,再苦再累也值得。
走進施鳴峰的農場,只見成片的柑橘,有的剛開出花朵,有的剛結滿大小各異的柑橘。記者問他多年成功種植柑橘的秘訣時,他說,創(chuàng)新是實現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而引進和培育新品種是吉峰家庭農場保證產量持續(xù)增長,品質持續(xù)提升的不二法寶。
也正是因為施鳴峰對創(chuàng)新的執(zhí)著?,F在他的農場育有“阿斯蜜”“甘平”“沃柑”“紅美人”“金秋砂糖”“大雅”等30余個柑橘新品種,還有30余萬株無疫柑橘種苗和10余萬株新品種桃苗,常年銷往貴州、湖南、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去年,農場賣出了20多萬株無疫橘苗和桃苗,年產值100余萬元。施鳴峰還注冊了“璐峰農場”商標。他告訴記者,他的目標是努力把農場打造成為集種苗培育、科普教育、觀光采摘、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新農業(yè)產業(yè)園。
施鳴峰說,現在農場基本實現了一年四季都有橘子采摘。他指著一邊的有核沃柑說:“自今年2月初上市,雖然每公斤價格高達30多元,但2000多公斤有核沃柑很快就賣光了。”施鳴峰告訴記者,有核沃柑相較于一般柑橘,具有汁多味甜,入口即化的特點,頗受消費者歡迎。而眼下隨著有核沃柑下市,農場里的夏橙也可以采摘上市了,價格估計在每公斤30元左右。
持之以恒,橘農變身“土教授”
凡事貴在堅持。這是施鳴峰在采訪中反復提到的一句話。也正是因為他的不懈努力,如今他已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柑橘“土教授”,名氣越來越響。他告訴記者,他的微信里現在有上百位遍布全國各地的“學生”,只要在柑橘種植上遇到問題,都會在網上向他請教。有些疑難問題在電話里難以說清楚,他就會趕到現場“答疑”。這不,施鳴峰前幾天就趕到江西上饒,為那邊一戶橘農提供新品種柑橘的剪枝指導。
施明峰還收了幾名大學生“徒弟”。幾年前,幾位農學專業(yè)的大學生到施鳴峰的農場里實習,畢業(yè)后這幾個人回鄉(xiāng)也種起了柑橘,現在他們都成了施鳴峰的“徒弟”。“做夢也想不到我竟然成了大學生的‘土師傅’。”施鳴峰打趣道。
在植保部門的幫助下,農場的柑橘母本園和品種采穗園全部覆蓋了防蟲網。“通過運用網室育苗,有效解決了病蟲害對柑橘果實和種苗造成的困擾。今年年初津巴布韋農業(yè)部的領導考察了我的農場后,表達了想從我這里引進柑橘苗木的意愿。”施鳴峰告訴記者。
在談到今后的發(fā)展時,施鳴峰表示,將持之以恒引進新品種,并將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引進和培育更多新品種,爭取把柑橘苗木賣到國外去。”施鳴峰信心滿滿地說。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