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逐漸升高,時晴時雨,一年中*的季節(jié)來了。各種鮮花競相開放,將春天裝扮得令人欣喜。萬物生發(fā)之時,種植樹的人多了起來。不過,有一種植物看似毫不起眼,眼下也到了*為合適的種植季節(jié),那就是苔蘚。
清代詩人袁枚就專門為苔蘚創(chuàng)作過一首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近年來,苔蘚一改它的低調氣質,開始登堂入室。甚至于馬云的一場私人夜宴上,那張長12米、寬度1.8米的桌子中間就由苔蘚貫穿始終,青綠色的苔蘚鋪蓋在高低不平的土堆上,代表了山川丘壑的意象。從山澗野瀑到高堂雅室,苔蘚的變身,本質上是都市人尋求一種對自然的親近。在我們的生活中,苔蘚同樣可以裝扮家居,讓家里更添生機和野趣。
美麗庭院苔來裝扮
石橋頭下宅吳村文化禮堂旁有一間工作室,主人是陳祥來,被人冠以漁家藝術家、海洋文化藝術品創(chuàng)作大師稱號。去年8月,在下宅吳村尋到一處好地方后,陳祥來便把工作室搬到了這里。
*早,工作室外是一個荒草高過頭頂、斷壁塌頂?shù)呐f豬欄,經過半年不到的整修之后,這塊荒野地成了一方美麗庭院。碎石鋪起的院內地面,一腳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從工作室門口延伸出一條不規(guī)則石板鋪砌的小路,蜿蜒至院門,將小院子一分為二。
院內,除了盛開的花毛茛讓人眼前一亮,*吸引人的莫過于一盆盆精致又韻味十足的苔蘚盆景了。說是盆景,其實也不太準確,院內只要是有凹陷的器物,都被栽上了苔蘚。有的是餐桌上的舊碗碟,有的是被人丟棄的舊木樁,也有打碎的缸爿……每一樣器物上,苔蘚的品種多樣,形態(tài)各異,顏色也深淺不一。根據(jù)盆景的器物形態(tài)不同,盆景內苔蘚的種植高低、面積大小也各有不同,再搭配上各種綠植,展現(xiàn)出來的韻味也是千差萬別。但不管是哪一盆,都極具春天的氣息,綠意盎然,讓人愛不釋手。
怎么想到將苔蘚種在各種器物中?陳祥來說,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這樣嘗試了。只要有空,陳祥來就會去家里附近的山間走走。作為一名海洋文化藝術品創(chuàng)作大師,陳祥來很多作品的創(chuàng)作靈感都來源于生活,他有著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不管什么東西,在他手里倒騰幾下,總能成為令人眼前一亮的藝術品。山里的苔蘚,在他看來,也是別有韻味。
但苔蘚和其他植物比起來,不太好種。它們看似野生野長,生命力極其頑強,一移栽到盆土里,卻極易枯萎。*早,為了“拿下”這些苔蘚,陳祥來還特地買了專業(yè)書籍,了解苔蘚的習性和生長環(huán)境,研究不同苔蘚需要的不同土質。
慢慢地,對于種植苔蘚,陳祥來也摸索出不少經驗。“取苔蘚的時候,一定要帶一些原生土,這樣移栽的苔蘚更容易成活。”陳祥來說,取苔蘚時,也要觀察苔蘚生長的周邊環(huán)境,比如光照、土壤濕度等。甚至于土的PH值,他都會細心地測一測,“如果它是生長在酸性土囊里的,你卻把它種到堿性土壤上了,怎么能活?”
小盆景里裝著大世界
研究透了之后,陳祥來種苔蘚越來越得心應手。但光會種和種得出彩,又是兩回事。小院內的苔蘚,各種搭配不一,高低層次錯落有序,看上去和野地里長的完全不同。為什么會想到各種搭配?陳祥來說,藝術創(chuàng)作應該是“一通百通”。
陳祥來的工作室內,有很多作品都是舊物改造的。煙囪拆下不要了的,他撿來在中間繞幾圈麻繩,改裝成了圓柱形的花盆,栽種一棵綠植,搭配渾然天成,毫無違和感;舊時農村人家用的水缸,打碎了也無妨,他放在花壇上,成了別具一格的花壇裝飾;就連老車間里被人廢棄的砂輪片,他畫上幾筆,也成了年代感十足的擺件……只要花點心思,這些廢品在陳祥來手里全成了寶。
種植苔蘚同樣如此,陳祥來說,如何將各種綠植和苔蘚一起配成一盆滿意的盆景,需要一點藝術功底和心思的。院子里有一張舊船木桌子,桌子上有一盆苔蘚盆景,安植在一口圓形大餐盤上。盆景內,仔細數(shù)一數(shù),有十來種苔蘚,有的深綠,有的淺綠,有的是毛茸茸的一層,貼著基質生長,有的是觸角重生,向上攀升。低矮的苔蘚間,間種了兩株小虎刺梅,像是兩個山頭的兩棵高樹在遙相呼應。這樣看來,小小一方盆景,則成了遠處映入眼底的那一脈山川,山林盡顯,溝壑深藏。
前段時間,有朋友來陳祥來的工作室做客,午間一起吃食餅筒,一樣樣菜擺上桌,圍著這盆苔蘚,相得益彰。院內另一側,有一塊長近兩米的舊船木內,也被種滿了苔蘚。有時候,陳祥來端著早飯,拿把凳子往旁邊一坐,這里就成了早餐桌。都市人爭著要回歸鄉(xiāng)野,體驗大自然,陳祥來這是天天和自然做伴,生活中,到處都是天然野趣。
鄉(xiāng)鄰常常來做客
僅僅半年,陳祥來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將小院打理得妙趣橫生。鄉(xiāng)鄰們知道他的喜好,也看到了舊物的作用。記者采訪時,有一位阿姨正好來串門,小院內轉轉,看著一盆盆苔蘚連連驚嘆。
“這些東西,我們小時候太常見了,哪里看得出美感來。”這位阿姨說,這一盆苔蘚,生在野外就只是地上的苔蘚,“栽到院子里,怎么就能變得這么好看呢?”阿姨自問自答。
陳祥來說,經常有村民們來院里看看,村民有時會特地跑來提供一些信息,比如這種苔蘚哪里多,比如另一種好看的苔蘚長在哪座山頭。信息多了,院子里的苔蘚也能越來越多,造出的盆景也能越來越美觀。
除了苔蘚,院子里被重復利用的老物件,也引起了很多村民的興趣。經常有人感覺手里的舊物還不錯,會拿來讓陳祥來端詳端詳。還有村民也想將自家院子打理起來,一趟兩趟地跑來向陳祥來討教。
“美麗鄉(xiāng)村的打造,更多的是要發(fā)掘當?shù)靥厣谌肴罕娚睢?rdquo;陳祥來說,種苔蘚只是一方面,包括舊物的改造、垃圾再利用,都不需要花費多少錢,也都是就地取材,但這些改變能讓鄉(xiāng)村變得更美,這個過程也影響著村民們對生活的感受力,形成一種極具本地特色的鄉(xiāng)村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形成后,不僅能促進鄉(xiāng)風文明建設,也能盤活整合鄉(xiāng)村文化資源,帶來鄉(xiāng)村文化產業(yè)的振興,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的良性循環(huán)。
農業(yè)網(wǎng)(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