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是我的,股份我也有,每天還能掙100塊錢,誰能想到,快60歲了還能在家門口掙上錢。”甘肅蘭州積石山縣寨子溝鄉(xiāng)尕馬家村貧困戶馬占清一想到2018年拿到的11200元年底分紅,就笑得合不攏嘴。
2017年,他把家里的28畝土地“入股”到積石山縣寨子溝鄉(xiāng)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yè)合作社,除每年保底分紅每畝不低于400元外,中藥材收益還可與其他入股農民一道,按照30%的比例參與分紅。到2018年底,像馬占清這樣成為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股民”的農戶寨子溝鄉(xiāng)已經有151戶,入股土地946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入股土地332畝。
長期以來,村級組織、企業(yè)、農民三者缺乏共同利益紐帶,小規(guī)模分散經營、管理理念落后、市場前瞻性差、資金形不成合力等成為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農戶增收困難的直接因素。如何才能讓農村“三變”改革真正惠民,讓農村集體經濟真正“活”起來?
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董賽力木,2018年被農業(yè)農村部評為“全國百名杰出新型職業(yè)農民”,他帶領村民致富的故事就是一個鮮活的范本。
董賽力木說,2015年他在青海、隴西做中藥材生意,偶然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氣候很適合種植黃芪和當歸,2016年就果斷返鄉(xiāng),成立全縣*家家庭農場——青峰家庭農場。2017年積石山縣青豐中藥材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立,積石山縣財政還為村集體經濟入股100萬元,幫助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村集體和農戶擰成一股繩,不信不能脫貧致富。
“我們積極響應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三變”)改革政策,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堅持循序漸進、試點先行的原則,讓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引入農村,農民從傳統(tǒng)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寨子溝鄉(xiāng)尕馬家村黨支部書記馬福山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董賽力木交出了一份還算不錯的成績單:“2018年我們的中藥材當歸飲片、黃芪飲片以及黨參飲片純收入共計59.3萬元,其中*的一個單子是16.8萬元。看到了實際收益,以前持觀望和反對態(tài)度的農戶們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加入合作社。”
63歲的任占云就是其中之一。任占云說,合作社剛建的時候他很不看好,甚至訓斥董賽力木:“你這個腦子有問題的,不種糧食,用大價錢把別人的草根根買過來,能填飽肚子嗎?”可是當看到馬占清這樣的鄉(xiāng)親們都拿上錢了,日子還比以前種糧食過得好,就把自家的4畝地也交給董賽力木了。
“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這悄然的變化正在改寫著農村的歷史、改變著農民的命運——在積石山縣寨子溝鄉(xiāng)尕馬家村,積石山縣農村“三變”改革的探索和嘗試邁出了成功的*步。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