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定縣岔口鄉(xiāng)東北部的西頭嶺村,因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層厚且疏松透氣,適宜馬鈴薯生長。近年來,通過調整種植結構,走上了規(guī)?;?、機械化種植脫毒馬鈴薯的道路。近日,村里還舉辦了首屆土豆文化節(jié),吸引400多名游人前去游玩、現(xiàn)場采收馬鈴薯。當天,村里銷售馬鈴薯達1萬公斤。
近日,平定縣岔口鄉(xiāng)西頭嶺村人頭攢動,“平定縣西頭嶺首屆土豆文化節(jié)”在這里舉行。戲臺上,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和歡呼聲。田間地頭,大型農機具發(fā)出轟鳴聲。農機所到之處,一個個品相好、質量優(yōu)的“金蛋蛋”從土里“鉆”出。前來游玩的市民王女士*次親眼見識了機收馬鈴薯的場景,贊不絕口,不由得蹲下身子采收起來。
西頭嶺村是一個風景秀麗的純農業(yè)村,位于平定縣岔口鄉(xiāng)東北部。這里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層厚且疏松透氣,適宜馬鈴薯生長。近年來,西頭嶺村村支“兩委”引導村民調整農業(yè)種植結構,開始規(guī)?;⒖茖W化種植脫毒馬鈴薯。經過試驗、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嘗試,如今,西頭嶺村種植的馬鈴薯有4個品種,種植面積達500畝,平均畝產達到2500公斤,年產量有100多萬公斤。馬鈴薯成了西頭嶺村人增收的“法寶”,也是推動鄉(xiāng)村振興的“主力軍”。
“舉辦土豆文化節(jié),在俺村是*,在全市也是*次。”說到昔日不起眼的“山藥蛋”,搖身一變成了西頭嶺人鼓起錢袋子的“金蛋蛋”,村黨支部書記梁會明樂得合不攏嘴。他說,通過舉辦這樣的節(jié)慶活動,不僅讓西頭嶺村的優(yōu)質馬鈴薯“走出去”,壯大全村的“土豆經濟”,還能助力全村發(fā)展休閑觀光農業(yè),開辟一條新的增收渠道。“這次活動,俺們村要特別感謝平定縣農委、文化局、水務局、供銷社以及岔口鄉(xiāng)的大力支持,還有岔口商會、新農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yè)的資助。”
望不到邊的田間,兩臺鐵牛來回“馳騁”。伴隨著農機具發(fā)出的陣陣轟鳴聲,一排排馬鈴薯秧苗被割斷還田,一串串連著根莖的馬鈴薯被翻出,“躺”在地上供游人采收。坐在田壟邊休息的村民梁有軍向梁寶富感慨:“你瞧現(xiàn)在收土豆多省事兒,開著機器走一遭就完事兒。哪像以前還得人工刨,費事不說,有時候鋤頭就把土豆皮劃破了,賣不起價來。”大型拖拉機走過的地方,游客們紛紛走上前,拿著袋子采收馬鈴薯。“前陣子聽說西頭嶺村要舉辦土豆文化節(jié),就和朋友們商量著一起來參觀。今年*次到地里收土豆,真有趣,還能給家人們帶回去新鮮、綠色的土豆,收獲挺多。”從市里驅車趕來游玩的一位市民說。
西頭嶺村種植馬鈴薯振興鄉(xiāng)村,還得從2009年說起。當年,村支“兩委”在外考察后,決定帶領村民發(fā)展馬鈴薯特色種植。隨后,村里成立了平定縣宏豐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種下了50畝馬鈴薯。然而,由于社員們缺少馬鈴薯種植經驗,再加上馬鈴薯的品種沒選好,不但口感差、產量上不去,銷路也成了問題。漸漸地,社員們種馬鈴薯的少了,開始恢復種玉米。直到2016年,村里引進了脫毒馬鈴薯品種,在合作社的帶領下,社員們嘗試著機械化播種、收獲,馬鈴薯畝產高了,品質也提升了。2017年,西頭嶺村將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0畝。
“去年是西頭嶺村規(guī)?;N植脫毒馬鈴薯的*年。以前就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現(xiàn)在技術跟上了,也有經驗了,發(fā)展馬鈴薯產業(yè)的信心也足了。”梁會明說。今春,西頭嶺村種植了去年引進的“紅美”馬鈴薯品種,還新引進了冀張薯12、青薯9、大同里外黃馬鈴薯品種。土豆文化節(jié)活動當天,合作社挑選出品相佳、個頭均等的紅色、白色馬鈴薯裝箱,以每箱35元或25元不等的價格出售。據統(tǒng)計,當天來村里游玩的有400人,共賣出1萬公斤馬鈴薯。
看文化表演、親自采收馬鈴薯、品嘗土豆宴……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們走進西頭嶺、了解西頭嶺、關注西頭嶺,也推動了西頭嶺村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帶動了全村鄉(xiāng)村游。“下一步,俺們村要繼續(xù)做大做強土豆經濟,從種到收再到深加工形成一條產業(yè)鏈,真正讓山藥蛋成為俺村人的‘致富薯’。”梁會明說。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