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占地三五平方米的冷柜,隔成數十個小格,消費者在網上下單買菜,就能在社區(qū)內、馬路邊,甚至今后在寫字樓走道里,拿到訂購的菜。這是上海智慧微菜場的主要形式之一。
3月23日,上海市2018年市政府實事項目——社區(qū)智慧微菜場建設暨*扶貧“遵菜進社區(qū)”活動在徐匯區(qū)召開,上海市商務委透露,上海2018年將新建500家社區(qū)智慧微菜場,貧困山區(qū)的綠色蔬菜也將通過這一項目,送至上海市民的餐桌。
公開數據顯示,上海擁有近3000萬消費人口,日主副食品消費量約7萬噸,日蔬菜消費量近1.6萬噸,其中90%以上的蔬菜來自上海以外的地區(qū)。來自貴州遵義的高原有機松花菜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銷售渠道單一等多種因素限制,導致長期滯銷。
基于此,2017年以來,在市商務委的推動下,上海與云南、貴州等地共建了17個*扶貧、產銷對接外延蔬菜基地,總面積達4萬畝以上,為云南、貴州等地無公害綠色農產品走進上海開辟了一條“直通車”。
2017年,來自貴州遵義的10批200噸入滬優(yōu)質蔬菜,有一半以上通過食行生鮮的社區(qū)智慧微菜場進入千家萬戶,全年累計為當地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近52萬元,平均每戶增收6046元。
上海市商務委透露,2018年,上海市政府將新建500家社區(qū)智慧微菜場列入實事項目。2018年起截至目前,上海已新建43家社區(qū)智慧微菜場,其中,徐匯區(qū)欽州路840號欽州花苑站點是徐匯區(qū)今年新增的*家社區(qū)智慧微菜場。
活動現場,智慧菜場代表之一、食行生鮮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qū)智慧微菜場一般建在上海市大居和配套薄弱的社區(qū),以網訂柜取、自助售菜等生鮮零售新業(yè)態(tài),為社區(qū)居民提供“家門口”買菜服務。
長寧區(qū)漕河涇街道辦副主任潘淑敏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在白領密集的寫字樓試點入駐智慧微菜場的冷柜,上班族下班時,在樓道里就能“買點小菜回家”。
下一步,上海市商務委將根據市政府關于實事項目的總體部署,結合上海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要求,加快推進“上海終端訂單+批發(fā)市場中轉集配+合作社綁定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在滿足全市3000萬人口、1.5萬噸/天蔬菜消費需求的基礎上,將社區(qū)智慧微菜場作為“扶貧菜入滬”的重要渠道,帶動對口扶貧地區(qū)農民“菜籃子”增收脫貧。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